更新时间:2025-06-18 14:02:44 点击次数:81 次
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入静脉的治疗方式,护理要点需贯穿操作前、中、后全流程,以确保操作安全、患者舒适并避免并发症。哈尔滨上门静点从以下方面详细说明:
一、操作前准备:评估与物品核查
1.患者评估
病情与用药史:了解患者病情、治疗目的及药物性质(如刺激性、渗透压等),确认是否适合静脉注射(如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谨慎)。
血管选择:
优先选择粗直、弹性好、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(成人常用前臂正中静脉、贵要静脉;儿童可选头皮静脉);
避免在破损、感染、手术区域或患肢静脉注射(如乳腺癌术后避免患侧上肢静脉穿刺)。
心理状态: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,缓解紧张情绪,取得配合(尤其对儿童或焦虑患者需加强安抚)。
2.物品与药物核查
无菌物品:检查注射器、针头、止血带、消毒用品(碘伏、酒精)是否在有效期内,包装无破损、无污染。
药物核对:严格执行“三查七对”(查药品有效期、质量、配伍禁忌;对床号、姓名、药名、浓度、剂量、用法、时间),确认药物无浑浊、沉淀或变质,需稀释的药物按规范调配。
二、操作中规范:无菌原则与穿刺技巧
1.穿刺操作流程
消毒与止血带应用:
穿刺部位用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,直径≥5 cm,待干后再用75%酒精脱碘(或按医院规定使用复合碘消毒剂);
在穿刺点上方6–8 cm处扎紧止血带,松紧以能插入1指为宜,嘱患者握拳使血管充盈。
穿刺与进针:
针头与皮肤呈15°–30°角进针,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0.5 cm,确保针尖完全在血管内;
松开止血带,嘱患者松拳,固定针柄,缓慢推注药液(推注前可回抽确认回血,避免药液注入皮下)。
2.药液推注要点
速度控制:根据药物性质、患者年龄及病情调节推注速度:
成人一般4–6 ml/分钟,儿童、老人或心肾功能不全者减慢至2–4 ml/分钟;
刺激性药物(如氯化钾、甘露醇)需缓慢推注,血管活性药物(如去甲肾上腺素)需严格遵医嘱控制速度。
观察患者反应:推注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、灼热感,观察局部有无肿胀(提示针头滑出血管)、苍白或皮温降低(提示药液外渗),若有异常立即停止注射。
三、健康教育:指导患者自我观察
告知患者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穿刺部位沾水,保持干燥,防止感染。
提醒患者若穿刺部位出现疼痛、肿胀、发红等异常,及时告知医护人员,避免延误处理。
静脉注射护理的核心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、精准评估患者状态、规范穿刺与推注技巧,并全程关注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。通过细致的操作前准备、术中规范执行及术后密切观察,既能提高穿刺成功率,也能保障患者安全,提升治疗效果。